2020年12月22日,应用电化学方向师生联合第二党支部在存中808会议室隆重召开红色半月谈主题党日学习活动,这次主题党日活动的主题是介绍“嫦娥五号”的任务全过程,党课主讲人是邵雄超同志。
北京时间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标志着中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
“嫦娥五号”探测器在一次任务中,连续实现中国航天史上首次月面采样、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带样返回等多个重大突破,为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发展规划画上了圆满句号。
“嫦娥五号”任务是中国航天领域迄今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系统工程。中国国家航天局专家表示,“嫦娥五号”任务成功实现了多方面技术创新、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对中国提升航天技术水平、完善探月工程体系、开展月球科学研究、组织后续月球及星际探测任务,具有承前启后、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首先,邵雄超同志详细介绍了嫦娥系列家族,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中国每一步走的都很踏实,为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发展规划画上了圆满句号。
随后,邵雄超同志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嫦娥五号”任务的全过程。
一、“嫦娥五号”出发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2200秒后,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二、“嫦娥五号”落月
2020年12月1日“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正面预选着陆区,成为我国第三个成功实施月面软着陆的探测器。
三、“嫦娥五号”采样
2020年12月2日4时53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完成了月球钻取采样及封装。采样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表面取样,另一种是钻地取样。
四、“嫦娥五号”回归
2020年12月3日23时10分,嫦娥五号上升器3000N发动机工作约6分钟,成功将携带样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预定环月轨道。这是我国首次实现地外天体起飞。
五、“嫦娥五号”回收
2020年12月12月凌晨1时33分,“嫦娥五号”返回器在距地面高度约120公里处,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约为11.2千米/秒)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速。下降至预定高度后,返回器向上跃出大气层,到达最高点后开始滑行下降。之后,返回器再次进入大气层,实施二次气动减速。在降至距地面约10公里高度时,返回器打开降落伞完成最后减速并保持姿态稳定,随后在预定区域平稳着陆。负责搜索回收任务的测控与回收系统技术人员及时发现目标,有序开展回收工作。标志着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除将北京中科院天文台作为“嫦娥五号”采回月球样本的主要存储点外,还决定将毛泽东的故乡湖南韶山作为异地灾备点,以告慰曾提出“可上九天揽月”的伟人。
“嫦娥五号”任务创造了五项中国首次,一是在地外天体的采样与封装,二是地外天体上的点火起飞、精准入轨,三是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和样品转移,四是携带月球样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五是建立我国月球样品的存储、分析和研究系统。此次任务的成功实施,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中里程碑式的新跨越,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地月往返能力,实现了“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完美收官,为我国未来月球与行星探测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红色半月谈到此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