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半月谈第84期376讲丨 “传承红色精神,牢记历史使命”红色半月谈

作者:化工九州体育(JiuZhou Sports)官方网站党员之家责任编辑:发布时间:2022-01-11浏览次数:23

202157日晚上18:30,应用电化学方向师生联合第二党支部在存中808会议室隆重召开红色半月谈主题党课学习活动,这次主题党课学习活动的主题是传承红色精神,牢记历史使命,党课主讲人是校研究生先锋宣讲团的李锦同志。本次党课采用PPT讲述+视频结合的方式,生动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所形成的一系列伟大精神,并同时概述如何在历史的今天把这些宝贵的红色精神传承好和发扬好。

李锦同志从红色精神概述、不同时期的红色精神和传承与发扬红色精神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述。



首先,李锦同志提出何谓红色精神,引发现场同学的激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红色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苦创业,奋斗不息的精神,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高度概括。

随后,李锦同志分别就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北大荒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疫精神和脱贫攻坚精神对部分红色精神的形成、发展和内涵做了详细的讲解。

井冈山精神形成在毛主席受中共中央委派,前往长沙,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过程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的内涵是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实事求是、勇闯新路、艰苦奋斗、敢于胜利、依靠群众和无私奉献。长征精神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后,被迫实行战略转移中形成的。红军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这些是长征精神的内涵。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中形成的。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战争从1931年开始到1945年结束,经过了十四年艰难曲折的历程,在艰难抗战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50年代末,中国人民解放军10万转业官兵,按照党中央“屯垦戍边”的方针,开赴地处黑龙江省荒无人烟的北大荒,开拓北大荒。北大荒精神正是在这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她集中体现了“北大荒人”这个英雄群体高度的政治觉悟、崇高的思想境界、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打破核大国的讹诈与垄断,为了世界和平和国家安全,在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党中央高瞻远瞩,果断做出了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这其中形成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即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二十四个字。

了解和学习红色精神,是为了更好的传承和发扬红色精神,今天的抗疫精神和脱贫攻坚精神更是红色精神的延续和发扬。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医护工作者,广大青年在抗击疫情中,发扬红色精神,与病毒殊死搏斗,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在这场脱贫攻坚的伟大斗争中,广大干部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锻造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精神的传承生生不息,精神的力量无穷无尽。新长征路上,团结一心,英勇奋斗,风雨无阻向前进,我们必将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我们要牢记建党初心、传承红色基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锐意进取,顽强奋斗,继续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